本報記者 韓昱
中國煤炭市場網數據顯示,截至11月10日,“CCTD環渤海動力煤現貨參考價”5500K、5000K、4500K三個規格品分別收于817元/噸、725元/噸、633元/噸,日環比上漲8元/噸、8元/噸、6元/噸,再次刷新年內新高。
“今年以來,動力煤市場的強勁表現,這是供給、需求和庫存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蘭格鋼鐵網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供給收縮是主因,同時,進口煤量在10月份也出現了同環比雙降,加劇了供應緊張的局面。
從進口情況看,11月7日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全國煤炭進口總量為38762.3萬噸,較去年同期減少約4767.7萬噸,同比下降11.0%。從單月數據看,10月份,我國進口煤炭同比降幅達9.8%,環比降幅達9.3%。
國元期貨黑色系研究員楊慧丹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動力煤價格走高的主要原因是“供緊需旺”疊加情緒與政策共振。從需求方面看,隨著11月份北方部分地區提前供暖,電廠與供熱企業集中補庫。目前,結構性缺貨現象明顯,優質煤源較少,且隨著冷冬預期強化,需求仍在持續擴張。
王國清也認為,需求韌性超預期,北方部分地區提前供暖拉長了備煤期。另外,化工等非電行業的用煤需求保持穩定,為市場提供了額外支撐。
“加上動力煤低庫存放大了價格彈性,目前,無論是中轉港口還是下游電廠的煤炭庫存,都顯著低于去年同期水平。當需求集中釋放時,采購會更為迫切,容易推動價格快速上漲。”王國清說。
國家發展改革委網站11月11日發布消息稱,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召開2025—2026年供暖季能源保供視頻會議(以下簡稱“會議”),會議指出,預計供暖季期間能源供需總體平衡,民生用能保供穩價和群眾溫暖過冬有保障,但受極端天氣多發、國際形勢復雜等影響,仍面臨一些風險挑戰。會議要求“切實把供暖季能源保供工作做實做細做到位”,明確“加強煤炭生產組織和運輸保障”“進一步提高電煤中長期合同履約水平,重點保障好北方集中供暖地區特別是東北地區的用煤需求”“保持對存煤15天以下的電廠動態清零”等。
“隨著11月中旬北方全面進入供暖季,加之工業生產進入年底沖刺階段,用煤需求預計只增不減。”王國清表示,動力煤價格在年內預計將保持強勢,短期有所支撐,長期看震蕩上行。供給端在年末通常以安全生產為主,難有大幅增量。因此,供需緊平衡的態勢將成為煤價最堅實的支撐。但仍需關注市場潛在風險,包括價格提漲過高帶來的市場承接不足的風險等。
“預計年內動力煤漲勢收窄,高位震蕩。”楊慧丹分析,年底前超產核查、環保督察、安全生產考核巡查或使得年內國產動力煤增量受限。目前,國內沿海地區電廠對進口煤的采購比較積極,補充供應增量。總體看,動力煤供應相對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