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銀川10月22日電 題:寧夏銀川:繪就高質量發展與民生溫度的新畫卷
中新網記者 李佩珊
寧夏銀川市的“十四五”,是一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奮進史,更是一幅民生有溫度、發展有質感、文化有自信的生動畫卷。
在這里,企業因城市沃土而枝繁葉茂,城市因企業成長而活力迸發。在這里,政策精準滴灌讓民生幸福可感可觸,文化浸潤滋養讓城市品格熠熠生輝。在這里,首店集聚的新鮮活力、夜市升騰的人間煙火、智慧商圈的便捷體驗,合奏著商業與人文的交響曲。在這片熱土上,每個奮斗者的身影都在書寫著時代答卷,每朵綻放的“繁花”都在見證著這片沃土的深厚滋養。
航拍銀川文化城“鳳凰幻城”。 銀川市委宣傳部供圖一城多企雙向奔赴共成長
2021年產值超3億元,2025年的產值預計突破10億元。“十四五”的這5年,是銀川本土企業寧夏杞里香枸杞有限責任公司實現跨越式成長的5年。
2009年,幾名大學生在銀川創辦了杞里香。十余年間,企業從僅銷售枸杞干貨的電商,逐步發展為涵蓋種植、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的現代化全產業鏈企業。自2019年起,杞里香在多個電商平臺的枸杞滋補類目中長期位居前列。
這幾天,“雙十一”促銷戰已然開啟,杞里香卻盡顯從容。這份從容并非僅源于行業榜首的資歷,更得益于產能、數字化與品牌力共同構建的硬實力。2021年,杞里香在位于西夏區移民村同陽新村的扶貧車間正式投運;2023年,杞里香僅用10個月便建成占地42畝的枸杞健康產業園。該產業園包含枸杞精深加工數字化生產線、智能倉儲物流中心、創新研發中心等設施,不僅讓企業徹底告別場地租賃模式、大幅提升產能,更推動其邁入數智發展新階段。
為推動“土特產”向“新國貨”轉變,杞里香一方面在上游深耕標準化種植,改變“山貨”良莠不齊的舊形象,另一方面在下游細化消費群體與場景,打造莫小吉、純耕、東方頌等品牌,使其成為受年輕人青睞的快消品。
事實上,杞里香與銀川實現了“雙向奔赴”。企業每年提供600多個就業崗位,其中包含100多名移民和80多名殘疾人,累計培養400多名電商直播人才。
一花獨放難成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深秋時節,銀川百日攻堅戰各建設項目現場依舊熱火朝天。在威力傳動風電增速器智慧工廠項目現場,工人正抓緊安裝調試設備。該項目建成后,年產風力發電增速器將達4000臺,成為中國北方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產業鏈最完整的大型風力發電增速器研發生產基地,徹底打破國內陸上大功率增速器長期依賴外部配套的局面。
今年,銀川市經濟總量即將邁上3000億元臺階,增速領跑西北。同時,銀川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0萬元大關,固定資產投資突破千億大關,一般公共預算突破200億大關,省會(首府)城市GDP首位度達53.4%,位居全國第一。
航拍銀川市區一處濕地公園。 銀川市委宣傳部供圖一家首店激活消費新空間
對于住在金鳳區閱海萬家小區的市民謝玉婷來說,周末去閱彩城商圈已成“固定項目”。“先買杯喜茶或茉莉奶白,二樓逛服裝店看折扣,累了去五樓探新餐廳,逛一天都不累。”幾年來,這座家門口的商業綜合體業態愈發豐富,常給她新的驚喜。
在閱彩城,謝玉婷能在中歐班列進口商品保稅店選全球好物,到華為智能生活館嘗鮮全場景新品,去“山下有牛”奶飲店嘗試本土新飲品。首店聚集帶來的新鮮服務與產品,讓她每周都忍不住打卡發朋友圈:“很多首店的東西從沒見過,特別有趣。”
近年來,銀川聚焦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建成鳳凰幻城、漫葡小鎮等10余條特色街區,懷遠觀光夜市、敬德夜市等10余個夜市,以及閱彩城、新華商圈、悠閱城智慧商圈平臺,為市民游客提供豐富消費選擇。
消費變化也藏在生活點滴中。今年,銀川市5000余場商圈促銷、餐飲展覽等活動輪番上演,汽車、家電等消費券持續發放,帶動重點消費與數字、綠色等新型消費快速發展,既擴大消費,又改善生活品質,激發消費市場活力。
如今,銀川市入選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范城市、全國首批零售業創新提升試點城市等,消費作為經濟“主引擎”、民生“晴雨表”的作用愈發凸顯。
阡陌縱橫的銀川平原(航拍圖)。 銀川市委宣傳部供圖一片惠民圖景滋養城市魂
在銀川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研學課堂上,藍白交織的染布在陽光下泛著溫潤光澤。10歲小學生李一諾小心翼翼地拆解手中棉線,一塊帶著不規則花紋的扎染方巾漸漸展露真容。這是銀川市非遺主題研學活動的日常場景,非遺代表性項目傳承人魚穎帶領孩子們一步步完成扎布、染布、氧化等工序,讓千年扎染技藝在指尖得以傳承。
無論是“新型文化空間”里的靜心閱讀、社區市民驛站中的非遺體驗,還是“百姓大舞臺”上的群眾演出、公益性惠民演出引發的陣陣喝彩,這樣的文化場景在銀川俯拾皆是。“十四五”時期,銀川市以文化惠民工程為抓手,持續將優質文化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截至目前,銀川已打造各類特色文化活動陣地,年均開展惠民演出、研學體驗等活動超千場,讓市民在親身參與中感受文化溫度,不斷提升文化獲得感與幸福感。
文化惠民的深入推進為文化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目前,銀川市文化企業數量增至3851家,從業人數超過1.2萬人,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穩步提升,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