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石家莊10月27日電 題:加拿大人沙貝爾的“白求恩情結”
中新網記者 陳林
2025年秋天,77歲的史蒂芬·沙貝爾又一次從加拿大來到了中國。與20年前那個秋天第一次來中國不同,這次他是專門為參加亨利·諾爾曼·白求恩的相關紀念活動而來。
為了能準時參加第八屆中加友好白求恩楓葉節,史蒂芬·沙貝爾提前兩天就從加拿大來到了中國。這位頭發花白、精神矍鑠的老人告訴中新網記者,他先從生活的城市渥太華乘坐5個小時飛機到溫哥華,又坐了13個小時飛機才抵達中國北京。
隨后,他乘坐高鐵列車、再換乘汽車,才最終到達位于保定市順平縣的白銀坨風景區。那里是第八屆中加友好白求恩楓葉節舉辦地,也是白求恩最后生活和戰斗的地方之一。
10月15日,史蒂芬·沙貝爾在石家莊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中新網記者 陳林 攝1938年,加拿大胸外科醫生白求恩率領一支外籍醫療隊來到中國。在這里,他搶救傷員、研發醫療器械、創辦“模范醫院”,最終因在手術中感染,醫治無效病逝于太行山區。這位跨越山海的國際共產主義戰士的事跡,也從大山深處傳向全國,聞名世界。
2005年秋天,因“驚嘆于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史蒂芬·沙貝爾第一次來到中國,在安徽一所高校教授英語。“許多人得知我是加拿大人后,會主動說起白求恩的事跡。這么多年過去了,中國人依然記得白求恩,讓我非常感動。”
史蒂芬·沙貝爾回憶說,一次他在學校附近散步,一位中國老人聽說他來自加拿大后緊緊握住他的雙手,向他講起了白求恩不遠萬里來到中國與中國人民并肩戰斗的故事。“這也讓我暗下決心,要真正走近白求恩,去了解他的故事。”
2006年,史蒂芬·沙貝爾特意來到河北,在華北軍區烈士陵園白求恩墓前鞠躬致敬。“在深深鞠躬那一刻,我也在心里默默祝愿,希望白求恩精神永駐,在加拿大和中國人民之間世代傳承。”
后來他又到河北一所高校工作。在石家莊的日子里,史蒂芬·沙貝爾研讀了許多關于白求恩的歷史資料,并經常獨自前往華北軍區烈士陵園。他說,這樣可以讓他一次次重溫白求恩的事跡。
2015年,67歲的史蒂芬·沙貝爾結束了在中國的工作,返回加拿大。也是從那時起,他開始在加拿大傳播白求恩的事跡。在他眼中,白求恩的人道主義精神讓他感到作為加拿大人很自豪,他干了一件“有意義的工作”。“我要盡自己最大努力把白求恩的故事告訴更多加拿大人,讓他偉大的精神永遠流傳下去。”
此后,幾乎每隔數年,史蒂芬·沙貝爾都會來到中國。幾乎每次到中國后,他都會盡可能抽時間走進華北軍區烈士陵園。“這對我傳播白求恩精神,是一種精神上的鼓舞。”
2018年,作為加拿大—中國友好協會(渥太華分會)執行委員,史蒂芬·沙貝爾受邀參加了重走白求恩之路活動。他回憶說,在白銀坨,他們沿著當年白求恩救治傷員的足跡徒步約4公里,每一步山路對于他這個年齡的人都有些困難,但腦海中一幅幅白求恩救死扶傷的畫面總會激勵他一步步走下去。
3年后再來中國過80歲生日,是這位老人的心愿。“80歲時,如果我身體健康還能遠行,還想再來中國看看。”他說,“過生日之余,也想再去白求恩生前工作的地方看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