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鄭州11月1日電(闞力 劉叢)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以下簡稱黃委)1日消息稱,10月31日,黃河干流骨干水庫小浪底水庫水位蓄至270.20米,為歷史同期最高,為今冬明春抗旱保供水打下堅實基礎。
今年7月至10月,黃河主要來水區間來水總量約267.78億立方米,與常年基本持平,但主要來水區來水量呈現“上少下多”態勢,黃河上游來水較常年偏少21%,中游來水較常年偏多35%。
據水文部門長期徑流預報,2025年11月至2026年6月,黃河主要來水區間來水量仍將呈現唐乃亥偏少、中游偏多態勢。
黃委方面表示,黃河來水分布不均不利于全河用水安全保障,黃委綜合考慮水庫蓄水、長期徑流預報及流域各省(區)用水計劃建議,在確保防汛安全的前提下,統籌防洪、防凌、灌溉、蓄水、發電等目標,系統、科學、安全、精準調度流域水工程,全力開展汛末水庫群蓄水。
通過流域協同配合和科學調度,截至10月31日,黃河中下游干支流6座水庫群汛末總蓄水量105.52億立方米,為歷史同期第二高,為今冬明春抗旱保供水儲備了充足的水源。
下一步,黃委將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生態以及應對可能出現的區域性干旱等用水需求,合理配置各類水資源;加強與流域各省(區)和水庫管理單位溝通協商,做好實時調度管理,科學調度骨干水庫,確保下泄流量與用水需求精準匹配,最大限度發揮水資源綜合效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