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用青花瓷片拼圖,手心一直出汗,怕糟蹋了這老祖宗的手藝。”青年臺胞陳灼捧著剛拼好的青花瓷片畫笑著說道。10月26日,由北京市臺聯主辦的“臺灣光復紀念日 兩岸共筑家國情——2025‘國風潤心·文化自信’在京臺胞聯誼慶祝活動”在北京臺灣會館舉行,近200位臺胞相聚一堂,在傳統文化體驗中感受濃濃家國情。
位于北京市東城區大江胡同的臺灣會館,是不少在京臺胞心中的“家”。這一天,“家”里格外熱鬧,文藝匯演、青花瓷畫DIY、非遺螺鈿胸針制作、篆香與點茶體驗、八段錦和古琴文化展示等活動依次展開。
主會場的“國風雅集匯演”上,民樂合奏《茉莉花》《花好月圓》的旋律一響起,臺下臺胞便情不自禁地輕聲和唱;而當在京臺胞合唱團演唱《臺灣小調》《我愛我的臺灣》時,全場更是齊聲相和。
“國風體驗,浸潤人心”環節里,七大體驗區擠滿了臺胞。青花瓷畫體驗區尤受歡迎,青年臺胞小心翼翼地用瓷片拼出不同的圖案,不時向專業老師請教拼貼技巧。
“青花瓷是蠻知名的非遺之一,能親手拼畫真的很棒,讓我們既能體驗傳統文化,又能感受到家的溫暖。”在京臺胞、北京某互聯網企業的尤女士制作了一幅青花瓷相框畫,滿心喜悅地表示:“準備帶回臺灣送給父母,也會發到朋友圈,讓更多朋友看到。”
一旁的臺胞家庭專區里,定居北京的第三代臺胞張立賡正帶著孩子圍坐在桌前,小朋友在父母的陪伴下,認真粘貼著螺鈿碎片。
“每次回‘家’,和臺胞鄉親在一起,最大的感受就是其樂融融。”張立賡笑著說,“我們的小家融入臺灣會館這個大家庭,能感受到濃濃的親情氛圍。和孩子一起參加活動,不僅能讓她們了解老家臺灣,也能在體驗非遺的過程中更好認識中華文化。”
活動現場,茶香裊裊,琴聲悠長,女臺胞們坐在茶席旁,聽茶藝師講沖泡手法,交流著“家鄉阿嬤泡茶的習慣”;老臺胞們則跟著專業老師輕撥古琴,又或是隨著口令練起八段錦,動作舒緩,神情專注。在茶韻與琴聲之間,家的味道悄然流淌。
對在京臺胞而言,臺灣會館不僅是一處“家”,更是一座讓文化延續、讓情感相連的橋梁。從青花瓷的紋理到古琴的余音,從手中的非遺作品到心中的家國情懷,濃濃的文化氣息和親情溫度交織在一起,匯成了在京同胞共同的溫暖記憶。(完)(《中國新聞》報劉益伶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