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樊利仁 賀 甜)今年以來,丹鳳縣聚焦“穩就業促增收硬仗”,把直播間搬進招聘會、把崗位送到家門口,把信息推送到身邊,用“直播帶崗”撬開群眾就業增收大門,積極破解“用工難”“求職難”,促進群眾有效增收。
搭平臺,讓招聘觸屏可及。打造“丹鳳就業”微信公眾號、視頻號、抖音號直播平臺,聯合縣內9家人力資源公司,就業服務專員化身“帶崗主播”,轉型變身就業“店小二”。2025年“春風行動”期間,累計開播30余場,推送崗位9000余個,線上觀看超6000人次,達成初步就業意向260余人。截至目前,開展直播帶崗280余場,提供崗位1.8萬個。
建場景,讓崗位跟著人流走。把直播帶崗與“年貨節”“趕集日”深度融合,在火車站廣場、12個鎮(街道)、移民搬遷點組建巡回招聘網點。春節后首場“趕集式”流動招聘會同步直播,12個鎮(街道)吸引5000余人在線互動,現場達成就業意向132人。目前,向南京、浙江、安徽等地“點對點”勞務輸出29批次1216人,向渭南、湖北、安徽、內蒙古輸送季節性務工200余人,在移民搬遷點返鄉回流人員專場招聘會現場達成就業意向50余人。
強服務,進廠門一車直達。啟動“點對點”輸送閉環機制,線上線下推送信息、統一包車、全程護送。在“春風行動”現場,657名務工人員從丹鳳火車站廣場乘坐“返崗專車”,直發南京、溫嶺、蕪湖、西安等地;政府部門統一購買乘車保險,發放“暖心禮包”,實現“出家門、上車門、進廠門”無縫銜接。
塑品牌,讓技能變現增收。丹鳳縣線上直播間推介“丹鳳廚工”省級勞務品牌,通過“崗位+培訓+認定+輸出”一體化服務,已帶動1.2萬人外出就業,人均年增收6萬元;同步培育“丹鳳麻農”縣級品牌,吸納6980人圍繞天麻產業鏈就業,年產值達2.8億元。
重長效,讓數據“持續賦能”。常態化開展用工后續跟蹤服務,建立勞動力轉移就業臺賬,實時跟蹤入職率、穩崗率、缺工、薪酬水平,實行“一企一策”服務專員包抓企業責任制;對離崗人員開展“131”服務(1次職業指導、3次崗位推薦、1次技能培訓),確保“崗位不斷線、服務不打烊”。
目前,丹鳳縣已通過點對點勞務輸出、直播帶崗、線上招聘、流動招聘、季節性務工等多元化招聘方式,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4萬人,創經濟收入5.7億元,其中利用直播帶崗達成就業589人,帶動就近就地就業1800余人,讓更多群眾搭上科技“數字就業”快車,端穩“技能增收”飯碗,拓展致富“指尖”就業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