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周衍江)近日,從農業農村部官網傳來喜訊,商南天麻以其優良品質成功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喜獲這張沉甸甸的“國字號”金名片。這是商南縣立足生態優勢,久久為功發展特色農業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標志著商南天麻產業實現了從“土特產”到“名優品”的華麗蛻變。
商南地處秦嶺腹地,境內氣候溫潤、林木蔥蘢,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為天麻生長提供了絕佳條件。這里出產的天麻,以其個大飽滿、質地堅實、天麻素含量高而著稱,是業內公認的優質道地藥材。然而,曾幾何時,商南天麻“藏在深山人未識”,長期處于農戶零散種植、提籃小賣的階段,好產品未能形成好產業,資源優勢未能有效轉化為經濟優勢。
轉變始于精準的產業定位。商南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將天麻產業確定為推進鄉村振興、促進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來精心培育,一場圍繞“小天麻”做大“強產業”的發展戰役全面展開。
產業振興,規劃先行。商南縣科學編制天麻產業發展規劃,優化區域布局,明確發展路徑。通過整合涉農資金、落實產業獎補、創新“天麻貸”等金融產品,有效破解了發展初期的資金瓶頸。同時,大力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將千家萬戶的分散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緊密連接起來,形成了抱團發展的合力。
科技賦能,提質增效。商南縣積極與多家農業科研院校開展合作,組建專家服務團,把技術課堂搬到田間地頭。全面推廣“菌材林+天麻”的生態種植模式,既保障了原材料供給,又守護了綠水青山。通過制定并實施從選種、栽培、管理到采收的全鏈條標準化技術規程,確保了商南天麻品質的優良與穩定。
為實現天麻價值最大化,商南縣在延伸產業鏈條上持續發力,改變過去以干品銷售為主的初級模式,積極扶持企業開展天麻精深加工,開發出天麻切片、天麻酒、天麻粉等一系列高附加值產品,推動產業從“賣原料”向“賣產品”“賣品牌”轉變,顯著提升了產業效益。
酒香也怕巷子深。商南縣深諳此理,多措并舉強化品牌建設。一方面,“走出去”積極參展各類農產品博覽會,提升知名度;另一方面,“練內功”嚴格品質管控,推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申報。此次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更是品牌影響力的有力印證。同時,巧妙運用電商平臺、新媒體直播等渠道,講好商南天麻故事,拓寬銷售路徑,讓優質天麻走出秦嶺,香飄萬家。
產業興,則百姓富。天麻產業的蓬勃發展,最終體現在了促農增收的實效上。據統計,目前,全縣天麻種植面積已穩定在5000多畝,年產鮮天麻約600噸,綜合產值1100萬元。天麻產業已成為帶動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和農民增收的“黃金產業”。數以千計的農戶通過種植天麻或在產業鏈上務工,實現了家門口就業,錢袋子越來越鼓。
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既是崇高的榮譽,更是嶄新的起點。商南縣將以此為契機,繼續在標準化生產、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市場開拓上下足功夫,努力讓“商南天麻”這塊金字招牌更加熠熠生輝,讓這枚從青山綠水間孕育出的“金疙瘩”,為描繪商南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貢獻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