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代緒剛 兀 琦)今年以來,商南縣緊扣“精準、高效、暖心”核心目標,以機制創新為突破、以科技賦能為支撐、以基層服務為抓手,通過筑牢動態管理“基礎網”、織密監測預警“防護網”、暢通快速響應“效能網”,構建起“主動發現、精準識別、及時救助”的社會救助體系,讓民生兜底保障既有“力度”更有“溫度”,切實守護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商南縣打破傳統社會救助“被動等待申請”的局限,通過健全機制、部門聯動、精準識別,讓救助對象“找得到、認得準、兜得住”。健全社會救助對象動態管理機制,落實多部門協同的社會救助聯席會議制度,推動救助模式從被動受理向主動發現、及時預警轉變,確保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今年以來,新增審核確認城鄉低保對象214戶482人,特困供養對象63戶63人。針對困難群眾易因病因災因意外返貧的風險,建立“事前預警、事中干預、事后鞏固”的全鏈條監測幫扶機制,將返貧風險化解在萌芽狀態。構建“線上動態監測+線下走訪排查”的主動發現立體網絡,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實施防返貧監測預警臺賬化管理,通過動態更新與精準識別,實現幫扶政策的無縫銜接與精準滴灌。
為解決群眾“救助申請跑得多、審批慢”的問題,商南縣通過優化流程、建強基層隊伍、創新服務模式,讓急難救助“馬上辦、就近辦、暖心辦”。建立社會救助“主動發現+快速響應”服務機制,縣民政、醫保、房管、退役軍人4個部門聯合建立信息核查共享機制,通過“大數據篩查+鐵腳板摸排”方式,動態更新重點關注人員信息庫,在128個村(社區)全覆蓋開設“急難救助小助手”,組建基層社會救助協理員隊伍,常態開展困難群眾探訪關愛活動,及時受理、核查、審核確認救助對象,落實分級“先行救助”,讓群眾少跑路,做到困難訴求“反映一戶、回應一戶、落實一戶”。截至目前,發放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373萬元、困難生活補貼529萬元;新增納入低保對象190戶427人、特困人員34人;累計救助保障城鄉低保、特困供養對象6935戶1.31萬人,實施臨時救助對象3781人次,發放救助資金4200多萬元,“救急難、解民憂”的實效得到群眾廣泛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