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哈爾濱10月14日電(高鵬飛 記者 王妮娜)無人駕駛收割機晝夜連軸轉收水稻、一壟壟金黃色的大豆卷進收割機,不出半小時完成一次切割、輸送、脫粒……作為中國糧食產量第一的農業大省,黑龍江今年以智能化手段破解傳統秋收“搶時間”的難題,讓今年秋收跑出“加速度”,目前該省已收獲14455萬畝,占應收面積六成以上。
黑龍江稻田里收獲完的水稻。王妮娜 攝作為我國耕地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綜合生產能力最強的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以下簡稱“建三江”)今年在轄區推廣智能秋收機械。
“現在,我們稻田里24小時收割機不停歇,以前夜間收割受光線、視野限制,人工操作效率低,今年,我們在七星農場投入搭載北斗導航衛星定位系統的無人駕駛收割機,它可以自主完成路徑規劃、田間自動調頭,徹底打破白天作業、夜間停擺的局限,一臺一夜就能多收20多畝地,構建起全天候秋收作業體系。”七星農場農業綜合服務中心高級主管劉建國說。
成排的農業機械在收割水稻。王妮娜 攝在我國大豆之鄉嫩江市,780萬畝大豆田里,收割機在一壟壟大豆地里收割,之后,一輛輛貨車將大豆運送到五大連池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這里是黑龍江省大豆種源核心區,年產大豆種子15萬噸以上,占該省大豆用種量的41%。據黑龍江省農情調度顯示,黑河市大豆已收1148.8萬畝,預計10月20日前基本完成收獲。
在齊齊哈爾訥河惠地合作社,玉米田里傳來喜訊。今年,該合作社配備上4臺大馬力農機與1臺進口收割機的“硬件”,玉米采取規模化種植,秋收期間經實測,玉米畝產高達1302公斤,又一次詮釋了智能科技為農業豐產豐收保駕護航的實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