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寇佳麗
10月29日,交通運輸部舉行10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前三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李穎介紹稱,今年前三季度,交通運輸行業經濟運行穩的態勢鞏固延續、新的動能加快培育、發展韌性持續彰顯,呈現出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有力服務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實有力的交通運輸保障。
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貨運量平穩增長;二是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長較快,外貿集裝箱韌性較強;三是人員流動量持續增加;四是交通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保持高位。
圍繞上述四個方面,李穎披露了多組數據:前三季度,完成營業性貨運量432.5億噸,同比增長3.89%,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長3.9%、增速較二季度加快0.9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135.7億噸,同比增長4.6%,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長5.8%、增速較二季度加快1.1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完成跨區域人員流動量506億人次,同比增長3.1%;前三季度,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2.6萬億元。
9月份,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人工智能+交通運輸”的實施意見》。對于“人工智能+交通運輸”行動,交通運輸部科技司司長徐文強表示,近期,將從四個方面重點推進:第一,加強科技攻關,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第二,夯實技術底座,提升數智化水平;第三,深化場景應用,培育行業發展新動能;第四,優化產業生態,營造良好創新環境。
徐文強強調,加快建設綜合交通運輸大模型,打造多類模型、異構算力、通識數據統一調度平臺,為全行業智能體開發提供基礎能力。我們還將面向公路、水路、綜合交通等領域,研發路網運行監測、安全預警和應急指揮調度等智能體,構建覆蓋更廣、功能更強、協同更暢、安全可控的“智慧大腦”和“數據中樞”。
徐文強表示,綜合交通運輸大模型是“人工智能+交通運輸”的技術底座,是基礎性的戰略資源,是一個能思考、會分析、善決策的“聰明的大腦”。這個大模型,將深入融合交通運輸行業知識,深刻理解行業復雜場景,深度創新交通運行范式,為交通運輸基礎設施規劃、運輸組織調度、安全應急保障、公眾出行服務等全鏈條業務,提供智能支撐,全面推動行業從傳統經驗驅動向數據智能驅動轉變,從單點技術應用向系統智能升級邁進。
“這里特別說明,我們建設的交通大模型,不是特指某一個具體的產品,而是采用‘1+N+X’架構,統籌各方創新力量開發的面向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的算法庫、數據集和工具鏈。”徐文強介紹稱,當前,將重點從以下三個方面推動大模型建設:一是打牢基礎模型底座,二是打造開放創新平臺,三是構建協同產業生態。
加速場景創新應用,是開展“人工智能+交通運輸”行動的核心抓手。對此,徐文強披露,在重大創新工程方面,聚焦交通運輸發展的戰略性、前瞻性需求,凝練形成了大通道貨車智能駕駛、內河貨運船舶自主編隊航行、公路重大災害智能管控處置、公路自由流收費、高速磁浮系統、低空陸空協同等“六大創新工程”。這六大創新工程將在“十五五”全面部署落地,通過“科技+工程”的模式,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一方面通過重點專項等強化科研支撐,另一方面依托重點工程項目落地實施,打造一批具有行業引領性的重大標志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