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欽州10月30日電(翟李強)10月30日,中國石油廣西石化煉化一體化轉型升級項目(以下簡稱:廣西石化乙烯工程)在廣西欽州港一次投產成功,首批化工產品同時發運,標志著中國西南地區最大的百萬噸級乙烯工程建成,廣西石化正式開啟從“煉油”轉向“煉化一體化”的運營新階段。
該工程總投資逾300億元人民幣,其中全球最大的柴油吸附分離裝置,應用的是“分子工程”理念,原料利用效率較傳統工藝提升15%以上,有效破解中國石化產業“油多化少”的結構性矛盾;建成中國石油自有技術首套8萬噸/年SBS和12萬噸/年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膠裝置,采用全球首臺最大雙變頻器無擾動切換電機的乙烯制冷壓縮機等關鍵設施,一系列“全球首創”“國內首套”成果集中落地。
圖為中國石油廣西石化公司120萬噸/年乙烯裝置。(無人機照片)王芳 攝作為中國石油首個從煉油轉型煉化一體化的標桿項目,廣西石化乙烯工程建設120萬噸/年乙烯裝置為核心的14套化工裝置、2套煉油裝置及公輔設施。投產后,每年可減少油品349萬噸、增產化工品306萬噸,高端聚烯烴、官能化橡膠、高端膜料、管材料等產品將填補國內供給缺口。同時,工程新增用電實現100%綠電保障,煉油、乙烯裝置能耗指標優于國家標準標桿水平,構建起“資源—產品—綠色應用”的循環鏈條,助力中國“雙碳”目標穩步推進。
該工程將推動廣西從基礎化工向高端化工新材料產業格局轉變。依托西部陸海新通道,產品可輻射西南、華南及東盟市場,助力打造面向東盟的萬億級綠色化工新材料產業集群。通過帶動下游包裝、建材、汽車等產業發展,形成“龍頭帶動、集群發展”的產業生態,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重要支撐。
此次外運的化工產品品類豐富,涵蓋聚乙烯膜料、聚乙烯注塑料、高密度聚乙烯注塑料、聚丙烯拉絲料、熱塑性彈性體SBS、聚苯乙烯注塑料及環氧丙烷等,廣泛覆蓋農業、食品包裝、鞋材、電子電器等領域。這批產品的順利發運,將為下游市場提供優質原材料支撐,有效填補區域高端化工產品供給缺口。
圖為中國石油廣西石化公司全貌。(無人機照片)王芳 攝中國石油廣西石化公司副總經理、安全總監田文君表示,廣西石化煉化一體化轉型升級項目是國家石化產業規劃布局重大項目、中國石油“十四五”重點工程。項目2023年7月開工建設,歷經兩年攻堅全面建成投產,未來將全力推動項目實現“開得起、穩得住、長周期、高效益”和“安穩長滿優”運行,打造綠色低碳、行業領先的標桿項目,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貢獻力量。
中國—馬來西亞欽州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李從佳指出,廣西石化煉化一體化轉型升級項目作為西南地區石化產業的“龍頭”,是欽州乃至廣西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本次首批化工產品的成功發運,也標志著欽州石化產業實現了從“燃料”到“材料”的重要轉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