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太原9月18日電 (記者 胡健)“反人類暴行——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展”18日在山西博物院青銅分館開展,展出包含遺址、文物、史料、學術研究成果等4大類共70余張圖片,旨在展現歷史真相、揭露戰爭罪行、捍衛和平發展。
“反人類暴行——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展”18日在山西博物院青銅分館開展。韋亮 攝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以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為主的細菌戰部隊,在中國建立細菌實驗基地,進行慘無人道的人體實驗,研制細菌武器并實施細菌戰,犯下罄竹難書的反人類罪行,是人類文明史上至暗時刻,更是華夏兒女刻骨銘心的民族傷痛。
展覽分為5個部分。第一部分揭露了日本自上至下搭建的細菌戰指揮體系,從天皇、陸軍省到各派遣軍,逐級下達指令,細菌戰是國家主導的犯罪行徑。同時,以七三一部隊為主的特種部隊,以及參與細菌戰的科研機構、衛生部隊,共同構成了一個“有組織、有預謀、成體系”的犯罪網絡。
民眾參觀“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展”。韋亮 攝第二部分展現日本成立時間最早、規模最為龐大、專業人員聚集、設施十分完備的日本細菌戰特種部隊——七三一部隊。它由本部、4個支隊以及1個衛生研究所構成,是日本開展細菌戰的核心基地。本部分從組織機構、人員配備、基礎建設、教育培訓、保密手段等層面全方位揭開這支部隊的神秘面紗,使觀眾知曉其作為細菌戰“指揮中心”的真實模樣。
第三部分揭露了七三一部隊最黑暗的罪行——人體實驗。從細菌傳染實驗、效力實驗到野外實驗,從凍傷實驗到毒氣實驗,大量罪證史料還原日軍怎樣把健康的中國人、蘇聯人、朝鮮人等當成“實驗材料”,肆意褻瀆生命尊嚴。“特別移送”專題揭露日軍秘密抓捕抗日志士、送進實驗場的罪惡行徑。
本次展覽展出包含遺址、文物、史料、學術研究成果等4大類共70余張圖片。韋亮 攝第四部分揭露七三一部隊研制細菌武器的全過程,從宇治50型陶瓷炸彈等十余種細菌炸彈的設計,到飛機布撒器的研發,再到規模化生產鼠疫菌、霍亂菌等菌液,最終實施細菌戰,用史實資料證明細菌戰對中國人民生命健康、生態環境造成的毀滅性打擊。
第五部分呈現日美秘密交易中,美國為獲取實驗數據庇護戰犯的真相,同時展示1949年蘇聯伯力審判、1956年中國沈陽審判的相關資料,引發觀眾對“戰爭與良知”“歷史記憶傳承”的深刻思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