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是新疆長治久安的重要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擘畫新疆發展藍圖,謀劃新疆美好未來??倳洀娬{,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疆面臨新機遇,要有新作為。
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新疆把自身的區域性發展融入國家發展的總體布局中,緊貼民生推動高質量發展,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立足資源稟賦構建體現新疆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新機遇
“最近經營情況怎么樣?有沒有亟待解決的問題?海外市場開拓還需要什么幫助?”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與臨空經濟區管委會陸港服務局負責人鐘荷花,推開一家物流企業大門,與工作人員交談間,把對方的需求一一記在筆記本上。
自2016年到這里工作,從規劃到項目落地,再到各個功能區發揮作用,近10年間,鐘荷花成為陸港區從“一張圖”到“一個港”發展進程的參與者、見證者。
2022年,習近平總書記到新疆考察。在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總書記強調:“隨著我國擴大對外開放、西部大開發、共建‘一帶一路’等深入推進,新疆從相對封閉的內陸變成對外開放的前沿”,要“加快建設對外開放大通道”。
2023年11月,我國西北沿邊地區首個自貿試驗區——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揭牌成立,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成為新疆自貿試驗區烏魯木齊片區建設的重要區域。
“僅一個月后,新疆中歐(中亞)多式聯運品牌班列就從國際陸港區正式發運,現在已成為馳騁在亞歐大陸上的‘新疆名片’。”鐘荷花說。
在新疆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一列滿載貨物的中歐班列即將駛離(2024年5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菲 攝
為提升班列運行效率,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先后發運4條新疆首趟全程時刻表班列線路,通達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意大利薩萊諾等城市,較普通班列運行時間壓縮60%以上。
“今年開通的‘粵新快線’鐵空聯運班列,既解決了跨境電商貨物受極端天氣影響的時效問題,也避免了全程空運的過高成本。”新疆國際陸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總經理李剛說,目前,多式聯運是陸港區重點開拓提升的方向。
陸港區持續加強招商引資,2017年至今,已累計新引進企業300余家,進出口貿易額累計超3000億元;還加快重點產業設施建設運營,快遞企業、汽車零件配送中心等相繼落地;圍繞汽車零配件等重點貨物,正加速打造一批開放型制造產業基地,促進開放型現代產業集聚發展。
“這里不再是邊遠地帶,而是成為一個核心地帶,成為一個樞紐地帶。你們在做具有歷史意義的事情。”習近平總書記的深情寄語,時刻銘記在鐘荷花心間。今年以來,新疆經阿拉山口與霍爾果斯鐵路口岸通行中歐(中亞)班列已突破1萬列,占全國班列通行總量五成以上。
“持續擴大對外開放,打造亞歐大陸上的陸空中轉樞紐。”鐘荷花說,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將持續提升物流組織服務效率,完善通關服務水平,吸引更多物流、貿易和外向型生產加工企業落地,助力新疆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

新動力
太陽能光伏板匯聚成“藍色海洋”,風力發電機密如“白色森林”。穿行在新疆曠野,壯闊的新能源發展景象躍然呈現。
占陸地國土面積約六分之一的廣袤疆域,分布著阿爾泰山、天山、昆侖山三條山脈和準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兩大盆地。“三山兩盆”間,陽光普照,風聲不息。
2023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烏魯木齊專門聽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作匯報時強調:“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和光伏等產業園區,根據資源稟賦,培育發展新增長極。”
目前,全疆太陽能技術可開發量約42億千瓦,位居全國第1位;風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約10億千瓦,位居全國第2位。
“風光”無限,動能澎湃。2024年新疆新能源裝機規模突破1億千瓦、占電力總裝機規模的50%以上,“疆電外送”1264億千瓦時、其中綠電占比超三成。新疆的荒漠戈壁,正逐漸變成一個超級“充電寶”,源源不斷為各地發展充電續航。
今年7月,總長4197公里的環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輸變電工程全線貫通,我國最大盆地裝上了電力“能量環”。貫通后,南疆地區可實現跨區域、省際甚至國家間的大規模電力輸送。
新能源產業崛起,拉動光伏、風電裝備制造全產業鏈發展。近年來,塔城地區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相繼落地“碳中和”智慧園區及風機組裝和葉片制造、塔筒制造、儲能裝備制造等相關企業,形成年產風機200萬千瓦、葉片1200只、風筒400套、3吉瓦儲能等產能。
“不僅是新能源發電!”國網新疆經研院能源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昌陵介紹,當前,圍繞輸變電、新能源新材料、儲能等,新疆吸引了一大批新能源產業聚集,在裝機規模、發電量等方面實現全面突破。
“從‘沙戈荒’到‘新藍海’,新疆的新能源產業正在全面興起。”李昌陵表示,借助新疆電網已初步形成的“內供七環網、外送五通道”主網架格局,新疆綠電未來不僅是當地重要的支柱產業,還將為全國能源結構綠色轉型注入新疆力量。
科技孕育澎湃綠電,也滋養著天山南北田野牧場。
為給現代農業發展提供“芯片”,持續推動種業振興,新疆多次出臺相關政策,完善科企合作制度,鼓勵育種科研人員到企業兼職,參與項目合作。
今年7月,節水小麥育種取得重要突破。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科院和種業企業聯合選育的春小麥新品種“糧春1758”,在節水30%的條件下,畝產達到508.32公斤,較主栽品種增產17.11%。
“科研育種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動力。這次突破也為新疆乃至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小麥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種源支撐。”新疆小麥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李建疆說。
從一粒種到整條鏈,現代農業技術不斷在新疆推廣應用。推行規?;?、集約化、科學化種植,新疆農業生產實現了從人力到機械化再到智能化的演變。田間地頭,北斗導航系統播種、無人機飛防等作業場景隨處可見。
在天山南北的廣闊良田中,良種、良田、良法、良機、良制相融合的現代農業種植模式,帶來產量、品質雙豐收。2024年新疆糧食單產躍居全國第一,2025年新疆以夏糧單產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35.9公斤/畝的成績,實現單產增量躍居全國第一。

新理念
九月天山下,天空碧藍,綠野無垠。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石河子市一四三團九連,桃園綠意盎然,頭戴草帽的果農在林蔭下忙活。
一四三團位于石河子市郊,是這座城市最早建立的農墾團場之一。這里的蟠桃種植有70多年歷史,有“中國蟠桃之鄉”稱號。
2022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疆考察期間,乘車來到八師一四三團考察調研。在九連蟠桃種植園,總書記對這些年連隊鼓勵和支持職工發展種植養殖業、生態觀光旅游和農家樂產業,增加職工收入的做法表示贊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因地制宜發展優勢農產品、壯大優勢產業,促進農牧業綠色高效發展。”
“總書記的要求為我們發展現代農業指明了新的方向。”一四三團黨委書記、政委邢文濤告訴記者,曾幾何時,桃樹老齡化、產量上不去、越冬成本高等問題深深困擾著一四三團職工群眾。為推動品種改良、產量提升,一四三團制定實施老舊果園更新獎補政策,充分調動職工群眾積極性,大力實施品牌工程,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多元化營銷方式,拓寬蟠桃銷路。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石河子市一四三團九連林果大道,兩側是郁郁蔥蔥的果園。(申杰攝)
目前一四三團蟠桃種植總面積超1萬畝,年產量超過1萬噸。團場為萬畝桃園建設林果大道,吸引多家物流企業進駐蟠桃園,實現采摘、分揀、發貨一站式服務。
“這些年我們的桃子基本早早就被訂購完了,根本不愁賣。”連隊職工倪澤寒表示,有政策支持,大伙經營果園的積極性都很高。
九連圍繞蟠桃“全果利用”,推動蟠桃從“鮮食為主”向“精深加工”轉化,目前已開發出蟠桃汁、蟠桃酒、蟠桃干等產品,同時拓展出桃木飾品等衍生產品。
以農促旅、農旅結合,成為一四三團帶領職工群眾增收致富的又一新理念。以4A級桃園旅游景區和九連蟠桃園為核心,團場連年舉辦桃花節,累計接待游客超4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超300萬元,有效推動“桃經濟”向“觀光+體驗+消費”全域旅游延伸。
邢文濤表示,落實總書記要求,一四三團將繼續圍繞打造特色優勢產業、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建設美好幸福家園,讓大家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一四三團九連、奇臺縣腰站子村、霍城縣“晃晃村”……天山南北一大批鄉村立足自身資源稟賦、特色優勢,按照“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游則游、宜商則商”的理念,融合產業、生態與民生多重需求,推動鄉村振興致富路越走越寬。
領銜記者:李自良
文字記者:何軍、茍立鋒
策劃:張曉松
主編:姜瀟
統籌:賈真、劉梓桐
海報制作:胡戈
新華社國內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