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濟南11月4日電 (陳宛婷)山東省應急管理廳政治部主任鄧澤宇4日披露,非煤礦山安全生產治本攻堅行動開展以來,山東省應急管理廳會同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山東局綜合運用現場督導、督促提醒、約談警示等方式,加強風險隱患排查整治,“一礦一策”出具診斷報告,推動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
11月4日,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發布會。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供圖當日,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該省深入推進非煤礦山治本攻堅行動,筑牢安全生產防線情況。
“隨著礦山整合推進和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加快實施,超大規模、系統復雜等非煤礦山數量持續增多,災害風險交織疊加。”據鄧澤宇介紹,近年來,面對嚴峻形勢,山東以“落實主體責任”為治本重心,以“解決根源性問題”為攻堅重點,全力推進非煤礦山安全生產治本攻堅行動。“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今年山東非煤礦山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43%和66%。”
鄧澤宇稱,在統籌協調與系統部署方面,山東省應急管理廳結合實際制定實施方案并細化政企兩端措施,推動市、縣政府每年制定領導干部安全生產“職責清單”和“年度任務清單”;并對所有非煤礦山逐一明確日常監管主體,出臺文件溯源企業主要負責人法定職責履行情況,切實推動企業主體責任落實。
對此,作為礦山安全生產的國家監察機構,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山東局“督政”顯效。“山東局致力于構建‘國家監察、地方監管、企業負責’的礦山安全監管監察體制建設”,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山東局總工程師熊孝雨提到,該局通過監督檢查地方監管工作和抽查企業安全生產,一體壓實地方政府屬地責任、部門監管責任以及礦山主體責任。
今年以來,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山東局已下達建議書30余份,提出問題及意見建議280余條,劃定臨沂蘭陵縣、淄博高新區等5個重點幫扶地區,實施“一對一”幫扶指導。
“山東實施上門幫扶指導以深入排查風險隱患、精準整改治理為目標,幫助企業將隱患排查向‘深度體檢、精準施策’拓展。”山東省應急管理廳二級巡視員彭兆峰解釋,上門幫扶指導是此次治本攻堅的創新舉措,幫扶采取“歷史資料溯源、現場踏勘驗證、人員問詢核實”三位一體方式。“平均每個地下礦山用時5天至7天,查閱資料廣度、現場踏勘范圍及提出問題質量都遠超以往。”
截至目前,山東累計下井踏勘1560余人次,檢查露天礦山和尾礦庫1300余人次,打開435道封堵墻驗證采空區治理效果,排查整改問題隱患1萬余項,幫扶整改完成率達97%。
此外,山東不斷加快推進機械化自動化建設,推動預防為主的防控體系構建。此前,該省出臺《推動非煤礦山“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設實施方案》,推動實施非煤礦山設備升級改造。目前,105座非煤地下礦山的通風、排水系統自動化控制率已分別達100%、98%,主提升、供電系統自動化控制率分別達92%、82%,有效減少高危崗位作業人員。
2026年是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的收官之年。鄧澤宇透露,山東將持續加強許可核查源頭把關,強化災害風險超前治理,同時提升人員安全素養,堅持‘一案一警示’并保持監管執法高壓態勢,確保山東非煤礦山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向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