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年來,我市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創新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幫扶“2244”工作機制,做到監測對象精準識別、精準納入、精準幫扶、精準退出,無一戶返貧致貧,牢牢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
我市嚴格落實“七長責任制”“人盯人+”等控輟保學措施,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無一人因貧失學輟學,精準資助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鞏固提升“基本醫療有保障”成果,落實分類資助參保政策,全市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參保率達到100%。突出低收入群體住房保障、因災致危群眾住房保障、閑置危舊房監管“三個重點”,不斷提升農房品質,農村危房實現動態清零。加強飲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續鞏固維護農村供水工程成果,全市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7%以上。聚力實施公有產權村衛生室建設和消除農村直飲窖水“兩大攻堅戰”,在全省率先實現公有產權衛生室全覆蓋。嚴格執行社會救助政策,將符合條件的脫貧人口、監測對象等困難群眾全部納入低保、特困人員救助范圍,確保應保盡保、應助盡助。
在產業就業幫扶方面,我市大力發展“菌果藥畜茶酒”等特色產業,不斷培育新型業態,引進國家數字漁業創新中心,建成全省首個4.0版魚菜共生綠色智慧漁業工廠,全市冷水魚產量達7000噸、占全省一半以上;102個農產品入選全國名特優新名錄,位列全國地級市之首。深入開展防止返貧就業攻堅行動,擴大有組織勞務輸出,強化針對性技能培訓,做大做強“鎮安月嫂”“丹鳳廚工”“柞水耳農”等勞務品牌,依托就業幫扶車間、公益性崗位幫助脫貧勞動力實現就地就近就業。
據了解,我市將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建立健全統一規范、精準識別、動態進出的常態化防止返貧致貧監測體系,堅持精準幫扶,實行分層分類梯度幫扶,構建更加牢固的防止返貧致貧防線,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