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張 康)近年來,丹鳳縣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市人才工作部署,緊緊圍繞“一縣五區”發展目標和“四大產業集群”“十大產業鏈”建設需求,創新探索“鏈式融合、精準賦能”人才工作模式,構建起“1+3+N”人才平臺體系,推動人才鏈與產業鏈、服務鏈、民生鏈深度融合,既破解了基層人才承載力不足、融合不深、機制不活等難題,又實現了人才發展與產業振興、民生改善的同頻共振,為縣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人才支撐和智慧保障。
丹鳳縣聚焦產業鏈關鍵環節,依托新雨丹、中天禹辰、丹鳳酒莊等鏈主企業,建成專家工作站7個、國家級科技小院7個。通過政企聯動、校地合作、區域協同,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近百人,推動中藥配方顆粒、果香型葡萄酒等關鍵技術突破,帶動產業鏈增收超2000萬元,技術交易額3259萬元。依托秦創原丹鳳創新促進中心,建成8個高校實習實訓基地,訂單式培養輸送技術人才500余名,實現科技成果“沿途下蛋”、就地轉化。
為打通人才服務“最后一公里”,丹鳳縣在巒莊、棣花等7個鎮設立人才工作站,構建“縣—部門—鎮街”三級聯動體系。外聘高校專家29名,吸引150余名在外人才返鄉創業,興辦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整合政策、金融、銷售等資源,打造技能實訓基地21個,推動“電商直播+農產品上行”模式落地,網銷率超50%,銷售額平均增長28%,孵化創業項目22個,帶動就業3000余人,年均增收1.2萬元。
圍繞基層需求和民生短板,丹鳳縣組建農業農村、林業、教育、醫療等10支專業人才服務團,深入田間地頭、企業車間開展“訂單式”服務。通過“群眾點單、鎮街派單、團隊接單、組織督單”機制,精準響應基層需求。農業農村服務團帶動15個村增收超50萬元,教育服務團培育“三級三類”名師100余名,醫療服務團有效降低轉診率,社工服務團推動“五社聯動”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服務品牌。
丹鳳縣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構建“黨委領導、組織牽頭、部門協同、社會參與”工作格局。通過設立“人才飛地”、招才引智聯絡站,柔性引才拓寬渠道;通過“項目揭榜”“技術聯姻”,推動人才與產業精準對接;通過動態評估、示范帶動,激發人才內生動力,營造了“尊重人才、成就人才”的良好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