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陽縣地處長江流域漢江水系,獨特的地理風貌造就了其“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典型土石山區縣格局。山陽縣實施縣域商業建設行動以來,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構建新發展格局為引領,立足商業體系與生態產品增值提效、增值變現、增值溢價需求,強化組織管理、緊盯重點任務,進一步提高全縣板栗、核桃等農產品商品化處理和錯峰銷售能力,全力推動縣域商業體系與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生態產品+商貿流通”高質量發展之路。
強化區域品牌打造
山陽縣依托縣域商業體系和電子商務,積極打造“源味山陽”區域公共品牌,認證“兩品一標”農產品23個,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15個。“源味山陽”區域公用品牌授權企業26家,產品涵蓋15類57種,涵蓋了木耳、土蜂蜜等眾多特色農產品,以其獨特的品質和生態優勢,成了山陽縣的特色名片。
縣上通過統一品牌形象、規范產品包裝和質量標準,提升了全縣生態產品的市場核心競爭力。為拓展銷售渠道,打出“品牌+電商+直播”組合拳,與阿里、京東等多家知名電商平臺合作,建設“山陽特產館”“山陽扶貧館”,成立網絡直播聯盟,引導縣域電商企業、合作社與農戶簽訂收購協議,通過土地流轉、入股分紅、勞務用工等方式,將農戶納入電商產業鏈中;組織第一書記直播30多場,邀請網絡達人直播185場,有效實現“生態資源—品牌產品—市場價值”的高效轉化,品牌累計銷售1.77億元。
暢通冷鏈物流配送
山陽縣以縣域商業體系建設為契機,以“資源整合、共建共享”為目標,全力構建“縣級倉儲物流中心—鎮級分倉—村級便利店”三級物流體系。
按照“育主體、建體系、強末端”的發展思路,積極推進快遞物流提速增效,全縣共培育快遞物流企業17家,年收發快遞數量突破1500萬件,年貨物吞吐量2000萬噸;依托縣、鄉、村三級電商服務體系,整合全縣郵政“三通一達”萬村千鄉等各類資源,建成數據互聯的縣級快遞統倉共配中心、21個鎮級快遞二級分倉和105個村級電商快遞站,開通快遞線路4條,快遞鎮(街道)覆蓋率100%,村(社區)服務覆蓋率100%;深入推進“快遞進村”工程,啟動“快商合作”“快快合作”模式,合作建設村級電商快遞服務站,配置快遞專用車輛和終端設備,確保鄉村快遞24小時內完成配送。
縣上建設了一批農產品商品化處理設施,為板栗、核桃等生態農產品提供專業的冷藏保鮮、分級包裝服務,2024年收購加工分選板栗2500噸、板栗仁500噸,產值3500萬元;2025年4月至6月,收購漂燙香椿約100噸、鹽漬香椿約360噸,產值800萬元;收購各類初級中藥材進行加工280噸,產值1000萬元。通過完善的三級物流配送體系和冷鏈物流體系,山陽縣還將生態農產品的損耗率降低20%以上,有效延長了產品的銷售周期,進一步拓寬了銷售渠道,為農民增收和鄉村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拓展流通消費場景
為更好地將山陽縣豐富的生態資源轉化為經濟優勢,在完善商業服務網絡的過程中,山陽縣注重拓展“生態+消費”新場景。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在山陽縣主城區新建大潤發超市、改造立秦購物廣場,實現多業態融合;發揮專項資金撬動作用,改造11個鎮(街道)商貿中心,增設生態農產品專區,集中展示和銷售當地茶葉、土蜂蜜等生態產品,不僅滿足了城鄉居民對綠色、健康產品的消費需求,還為本地特色農產品搭建了一個優質的銷售平臺。消費者直觀地了解到山陽縣生態產品的品質和特色,同時也帶動了農產品加工、包裝、物流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生態產品產業鏈,進一步推動了生態資源向消費場景轉化。
(山陽縣科技和經濟貿易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