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潔
11月14日,中國銀行發布消息稱,中國銀行作為全球協調人,先后為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美團等多家科技領軍企業在香港市場發行點心債,合計發行金額超過470億元。這些債券發行均受到離岸人民幣投融資市場熱捧,合計認購金額接近1500億元,是發行金額的3.2倍。
點心債,又稱“離岸人民幣債券”,是指中國大陸境外發行的、以人民幣計價的,定期獲得利息、到期歸還本金及利息皆以人民幣支付的債券。它不僅為內地及香港企業提供了多元化融資渠道,也有助于提升人民幣在境外的流通程度和人民幣國際使用范圍。
自2022年以來,點心債發行規模快速增長。Wind資訊數據顯示,2022年全市場發行點心債1179只,發行總金額為7469.69億元;2023年全市場發行點心債1484只,發行總金額為9675.31億元;2024年全市場發行點心債2086只,發行總金額達12786.98億元,首次年度發行規模破萬億元。2025年以來,截至目前,全市場點心債發行總金額達9794.54億元。
關于點心債市場加速擴容的原因,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是人民幣國際化加速,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地位提升,點心債為境外投資者提供了配置人民幣資產的渠道;二是離岸人民幣資金池擴大,國際貿易和投資活動產生大量留存境外的人民幣資金,為點心債市場擴容提供資金基礎;三是內地企業有拓寬融資渠道的需求,點心債融資成本較美元債更低,滿足企業研發、擴張等資金需求;四是中國香港作為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具備成熟金融市場體系和專業服務能力,吸引企業前來發行點心債,且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不斷增強,中國金融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融合程度持續加深。
“點心債的成本優勢較為明顯,發行主體參與積極性較高。同時,點心債產品的發行條件持續優化,在匹配供需雙方的要求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楊海平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點心債發行規模的逐年攀升說明人民幣國際化程度在穩步提升,中國金融市場雙向開放在持續走深走實。
從當前點心債發行特點來看,呈現多元發展態勢。明明表示,一是發行主體多元化,從大型國有企業、金融機構到科技企業、房地產企業、城投平臺等各類企業均積極參與;二是投資者結構國際化,吸引來自全球各地的境外投資者,包括大型基金、銀行、保險公司等機構投資者和高凈值個人投資者;三是債券品種多樣化,綠色點心債、可持續發展點心債等創新品種出現,滿足不同企業融資目的和投資者需求;四是期限結構豐富,債券期限覆蓋短期至長期,能夠適配企業資金使用計劃和投資者不同投資策略。
記者從中國銀行了解到,該行助力多家科技型龍頭企業首次發行點心債,多筆債券在期限結構、發行主體類型等方面實現創新突破,進一步豐富了發行主體,完善了市場生態,為離岸人民幣市場注入了新動能,也為豐富科技金融耐心資本拓展了新渠道。
談及如何進一步盤活和擴大點心債市場規模,明明建議,加強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債券交易平臺,降低交易成本;推動產品創新,鼓勵發行資產證券化點心債、與人民幣匯率掛鉤等創新品種;加強政策支持和監管協調,出臺稅收優惠政策以提高境外投資者積極性,同時加強內地和香港金融監管部門的協調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