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王國華 王 鵬 楊 俊)今年以來,丹鳳縣嚴格落實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要求,多措并舉織密野生動物保護屏障,全力守護綠水青山。
擴宣傳。印發《野生動物保護告知書》《一封信》等宣傳資料6.5萬份,懸掛宣傳橫幅410條,發布宣傳視頻、信息540條,舉辦院落會、鄉音黨課30場次,暗訪市場主體860家,簽訂承諾書752份,設立3部舉報電話和獎勵資金,有效激發公眾參與監督的積極性。
重保護。通過優化棲息地生態環境建設,組建監測隊伍,開展動態監測,安裝語音報警提示系統,開展水生野生動物棲息地仿生修復等舉措,共制作動植物保護標牌195個,安裝語音報警提示系統20套,配備紅外相機25臺,完成水生野生動物棲息地仿生修復192畝。
強救助。建立“實地核查+專家評審”機制,通過在龍駒寨、棣花等鎮(街道)設立野生動物收容救助中心,完善致害保險理賠辦法,聘請專業醫護人員,配備專業救助工具,創新引入保險機制等舉措,籌資25萬元購買總保額400萬元的野生動物致害政府救助責任保險。
嚴打擊。組織林業、公安、市監、網信等部門,聯合開展“清網清套”“網絡清源”“道路查緝”等專項行動,共檢查重點場所1040處,收繳鳥類7只,依法斬斷捕、運、售、購黑色產業鏈。
建機制。制定《丹鳳縣非法捕獵販賣鳥類等野生動物違法行為舉報獎勵辦法》等制度,組織護林員及村組干部對野生動物棲息地、水源地等重點區域進行常態化巡查,并將此項工作納入各鎮(街道)及相關部門年度考核內容,構建權責明晰、協同高效的長效管理機制。
下一步,丹鳳縣將持續強化科技賦能,加強偏遠區域動態監管,完善救助體系,深化執法聯動,嚴打非法捕獵、交易鏈條,繼續發揮舉報獎勵機制,激發群眾監督積極性,構建覆蓋全域的野生動物保護體系,確保經濟社會與生態平衡協同發展,形成“巡查+保護+打擊+發展”的良性循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