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等12部門印發《金融支持北京市提振和擴大消費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在“提升金融機構服務水平,擴大消費供給”方面,《方案》提出,積極發展股權融資。
從私募股權融資到“新三板”掛牌,再到發行上市,《方案》旨在打通消費產業從早期初創到成熟壯大的全周期融資鏈路。在市場人士看來,這既解決了不同階段企業的資金痛點,也通過資本引導帶動消費產業向高質量、多元化方向發展,進而為提振和擴大消費提供底層支撐。
資本市場積極賦能
今年6月份,央行等六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積極發展股權融資”。從內容來看,《方案》對該項舉措作出進一步部署落實。
《方案》提出,支持生產、渠道、終端等消費產業鏈上符合條件的優質企業通過發行上市、“新三板”掛牌等方式融資。
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11月19日,年內有18家可選消費企業上市,上市募資合計198億元。從申萬行業分類來看,13家為汽車行業,2家為輕工制造,電子、機械設備、紡織服裝各1家。從上市板塊來看,在滬深主板、創業板和北交所上市的數量分別為10家、6家和2家。
南開大學金融學教授田利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年內18家可選消費企業上市,特別是13家汽車企業,彰顯了消費結構升級與科技創新的深度融合,印證了消費升級和產業轉型的方向。這不僅是資本市場對消費領域新質生產力的認可,更是消費與金融良性互動的生動體現。
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資本市場助力提振和擴大消費可從多方面發力。一方面,優化上市審核機制,讓更多優質消費企業快速上市融資。比如,對符合新消費趨勢的企業,加快其上市進程。另一方面,加強資本市場與消費產業的深度融合。鼓勵上市公司通過并購重組等方式,整合消費產業鏈資源,提升產業集中度。此外,引導投資者樹立長期投資理念,關注消費企業長期價值,為消費企業提供穩定資金支持,推動消費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強化全周期資金支持
長周期消費產業如文化旅游、健康養老等,前期投入大、回報周期長,需要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方案》提出,引導社會資本加大對服務消費重點領域投資,通過“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滿足長周期消費產業融資需求。
朱克力表示,長期資本和耐心資本能陪伴企業成長,避免短期行為,助力企業打造核心競爭力。
田利輝表示,“耐心資本”絕非簡單的長期投資,而是對風險有較高承受力、對回報有長期展望的資本。這類資本能陪企業熬過轉型期、研發期,解決長周期消費產業發展痛點,
談及如何進一步發揮“長期資本”“耐心資本”的作用,田利輝認為,關鍵在于優化保障機制,包括優化退出渠道,完善考核容錯機制,引導保險資金、養老金等長期資金入市等,讓資本敢投、愿投、能投,推動“長錢長投”,真正成為消費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
《方案》提出,積極發揮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和創業投資基金作用,加大對處于種子期、初創期企業的股權投資。從整體內容來看,《指導意見》和《方案》為消費企業搭建了全鏈條股權融資支持體系。
朱克力表示,從企業端看,這為消費產業鏈上的優質企業提供了從種子期到成熟期的全周期資金支持。生產端企業能通過股權融資擴大產能,渠道端企業可借此優化供應鏈,終端企業能提升品牌影響力。從產業端看,股權融資能促進消費產業升級。比如,新興消費領域企業獲得資金后,可加大研發投入,推動產品創新,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從市場端看,全鏈條股權融資支持體系還能增強消費市場活力。更多優質消費企業上市,能豐富資本市場投資標的,吸引更多投資者關注消費領域,形成資金與消費市場的良性互動,推動消費市場持續繁榮。
“這是打通消費企業融資‘最后一公里’的關鍵舉措。”田利輝表示,全鏈條股權融資體系打通消費產業“融資堵點”,從初創期到成熟期全覆蓋,既讓企業有資金搞創新、補短板,又讓資本有退出通道,形成“投融退”良性循環,最終夯實消費對經濟的基礎性作用。其不僅破解了消費企業融資難題,更通過“資金—資本—資產”的正反饋,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強勁動力,讓資本市場更好服務實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