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瀟
近期,各地保障性住房再貸款密集落地,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的項目推進節奏加快,“市場+保障”的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正逐步成形。
11月11日,廣東中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公告顯示,自9月底啟動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項目(市級試點)后,已有6個項目按要求提交申請材料,合計近1500套房源進入意向收購階段。當地希望借此構建“市場+保障”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提升優質保障性住房供給能力。
杭州也在持續擴圍,繼5月份首次完成萬科河語光年府收購后,11月份杭州市安居集團有限公司再次啟動新一批房源征集,覆蓋八個城區,重點面向中心區軌道交通站點、產業園區和大型公共服務設施周邊的已建成商品房。
在部分城市,收儲已從項目征集推進到房源入市。10月30日,重慶建工投資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旗下公司收購已建成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租賃住房的兩個新項目同時投入運營,房源合計520余套,這是重慶加快建立租購并舉住房制度的生動寫照。
資金是推動這些項目落地的關鍵變量。近期,多地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接連落地。11月6日,中國人民銀行重慶市分行消息顯示,人民銀行巴南分行按照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政策工具要求,指導交通銀行巴南支行成功向重慶興南騰豐城市生活服務集團有限公司發放住房租賃團體購房貸款1.52億元,專項用于收購2個項目共計226套存量商品房,作為保障性住房使用。此舉標志著巴南區在落實國家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政策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也是全區推動存量商品房去庫存、優化住房供應結構的重要舉措。
湖南常德近期也完成首筆縣域層面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貸款發放。至此,常德市成為湖南省首個連續落地兩筆此類貸款的非省會城市,為當地產業園區提供可快速入住的保障房源。
除了再貸款,專項資金也成為加速收購落地的重要資金來源。湖北荊門已申報10個收購項目,擬發行專項債額度4.7億元;廣州市在近期發布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中提出,將利用專項借款購買存量商品房作為安置房。
“政策層面強調要優化保障性住房供給,規范發展租賃市場。引入專項債等低成本資金來源,有助于加速存量商品房收購。地方層面,深圳等地支持通過收儲轉租或非居改保等方式加快籌集租賃房源,不少地區為大學生創業、青年人才等群體提供住房保障,減輕租房群體負擔。”中指研究院指數研究部總經理曹晶晶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通過收儲、轉租、非居改保等方式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青年群體和新市民的居住壓力。”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一方面能夠補齊部分地區保障房短板,使住房從供給結構上更均衡;同時也能為存量商品房找到新的去化渠道,推動房地產市場形成更良性的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