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孟珂
11月1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深入實施“兩重”建設有關工作。會議指出,要把“兩重”建設放在“十五五”全局中謀劃和推進,牢牢把握戰略性、前瞻性、全局性要求,強化部門協同,注重軟硬結合,推動國家重大戰略深入實施、重點領域安全能力穩步提升。
“兩重”是指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2025年“兩重”建設共安排8000億元支持1459個項目,涉及長江流域生態修復、長江沿線重大交通基礎設施、西部陸海新通道、高標準農田、重大水利工程、城市地下管網等重點領域。
吉林省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張依群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兩重”是我國經濟建設的重頭戲、關鍵點。第一,“兩重”具有明顯的經濟穩底托底效應,對保持我國經濟增長發揮著穩定器作用;第二,“兩重”帶有投資風向標作用,為其他領域投資起到基礎性帶動作用;第三,“兩重”是國家安全保障的重要基石,事關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提升,是政府投資必須長期堅持和有效實施的關鍵。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副部長劉向東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開展“兩重”建設是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機結合點,既能短期內擴大有效需求,支撐經濟可持續增長,又能通過戰略性投資優化產業結構,提升供給的質量和效率。加強糧食、能源、產業鏈、金融等安全能力建設將能有效應對復雜形勢和防范化解風險,提升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性和可持續性。通過城鄉融合、區域協調、公共服務均等化等項目建設,能夠增進民生福祉和增強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劉向東表示,當前“兩重”工作的關鍵點主要在于通過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等專項籌資,確保資金精準投放,同時建立健全項目篩選、資金監管和績效評估機制,實現重點領域覆蓋,又避免“撒胡椒面”式投資。
“當前‘兩重’建設已經取得重大成效,國家基礎設施、區域發展、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國家安全等都得到大幅提升,為穩經濟、保增長、促就業、調結構起到了關鍵支撐作用。未來‘兩重’應重點圍繞投資于物、投資于人兩方面加力,實現物與人、環境與發展、設施與能力的協同推進。”張依群說。
上述會議還指出,要優化項目審核,更加注重創新要素投入、無形資產投資,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要健全項目協調推進機制,嚴格工程質量和安全管理,同步做好資產管理、后續運維等工作。要合理安排項目建設與資金撥付節奏,強化項目和資金匹配,積極撬動超長期貸款、政策性金融等資金,引導更多民間資本參與,放大“兩重”建設效應。
談及如何統籌好“硬投資”和“軟建設”時,張依群認為,“硬投資”要見物有量、穩基促長,打破影響國家安全、民生福祉的難點、堵點、弱項等瓶頸制衡;“軟建設”應注重能力提升和發展環境、產業生態協同,做到“硬投資”要足量到位,“軟建設”要真實有效,把“兩重”投資決策和效益提升作為重點,突出以科技、人才為引領的高質量發展,真正發揮“兩重”的定海神針作用,成為推動國內統一大市場建設、保持適度經濟增長規模、對沖外部不確定因素沖擊、激發活化國內創新發展要素、穩定市場良好預期的“壓艙石”。